中國數據中心總量不足美國 1/4,行業發展空間巨大
據IT市場調研公司Synergy研究集團聲稱,全球數據中心中有54%分布在美中兩國,這個事實體現了美國在提供云服務領域的霸主地位,以及中國對消費云服務的需求量非常巨大。
由于亞馬遜網絡服務(AWS)、谷歌、微軟、Rackspace和IBM這些巨頭都設在美國,該國在本土建有的云數據中心占全球總量的44%。
這些公司還在幾個特定的城市建有海外數據中心,比如都柏林、布魯塞爾、法蘭克福、東京、新加坡和悉尼。然而,Synergy試圖描述國家層面的情況,而不是城市層面。
這幾年來,IBM一直在中國為本地用戶構建數據中心,并且通過騰訊這個合作伙伴開展這方面工作。
2013年5月,微軟通過數據中心合作伙伴世紀互聯在中國市場布了局。后來,該公司還通過中國搜索合作伙伴百度興建了多個數據中心。2014年初,AWS通過共同擁有所有權的方式,進軍中國數據中心市場。中國政府不允許外國公司在其本土數據中心持有大部分所有權。
IT市場調研公司Synergy研究集團的首席分析師兼調研主管John Dinsdale在這份報告中寫道:“主要數據中心在不同國家的分布清楚地表明了兩點:一是,美國主導云計算和互聯網技術;二是中國市場規模龐大,并具有其特殊性。”
另有20%的云數據中心分布在四個國家,每個國家占5%的份額:英國、澳大利亞、日本和新加坡。德國和芬蘭各自占有4%的份額。另外18%的云數據中心分布在眾多的“其他”地區。另外還包括重要的樞紐地區,它們往往聚集了幾家廠商的數據中心,比如都柏林、阿姆斯特丹和香港。
Dinsdale特別指出:“排名還體現了常常被視作區域樞紐的小國家具有的相對重要性。”新加坡擁有全球5%的云數據中心,經常被稱為是通向亞洲國家的樞紐。
印度可能會躋身于未來的重要所在國榜單。9月29日微軟宣布,它將在印度開張三個Azure數據中心。預計亞馬遜和IBM很快會宣布:它們在印度也會亦步亦趨。
Synergy的調查計算了13家公司在全球擁有的150個云數據中心。
平均而言,每家公司在運營11個數據中心。但是這個平均值意義不大,亞馬遜、微軟和IBM這三家“超大規模”提供商各自至少擁有20個數據中心,超過其他提供商。
9月29日微軟宣布,它在全球24個地區運營有數據中心,但外界根本不清楚它是自建還是委托他方興建了24個新的數據中心。恰恰相反,每家提供商有時與它想進入的某個地區的主機托管服務或批發數據中心提供商攜起手來,將其設備裝上船只,宣布開張了另一個數據中心。
此外,計算方法多種多樣。亞馬遜的US East (位于弗吉尼亞州阿什本的一個數據中心)實際上是多個數據中心組成的綜合體,采用獨立的電源系統和通信線路,被標為獨立可用性區域。如果它有六個可用性區域,那么它是被算作一個數據中心呢,還是被算作六個數據中心?競爭對手擁有一個區域的數據中心與亞馬遜的數據中心可以同樣對待嗎?
Dinsdale的數據中心報告還特別指出,谷歌、Rackspace和甲骨文也在諸多地區建有數據中心。除了算上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提供商運營的數據中心外,他還算上了平臺即服務(PaaS)和軟件即服務(SaaS)提供商運營的數據中心。甲骨文、Salesforce和微軟都是主要的SaaS提供商。IBM、谷歌和微軟都是主要的PaaS提供商。
Synergy在9月17日的一份報告中稱,2015年第二季度,公有云為服務提供商及其供應商帶來了220億美元的收入。最大一部分就是擴建新的云數據中心以及為它們配備軟硬件,為該季度貢獻了70億美元的收入。
第二大部分就是提供SaaS,貢獻的收入是66億美元,其次是IaaS,貢獻了55億美元。主機托管服務貢獻了另外的28億美元。Synergy的報告覆蓋13家云服務提供商。
作者簡介:Charles Babcock 是《InformationWeek》的特約編輯,著有《云革命時代的管理戰略》一書(麥格勞希爾集團出版)。他以前是Digital News網站的總編、《Computerworld》的軟件欄目編輯和《Interactive Week》的技術欄目編輯。他畢業于錫拉丘茲大學,獲得了新聞學學士學位。2003年,他進入出版業。